1.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哪位有《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文
3.文化体育局做什么的?
4.华体集团是国企还是央企
5.us和usa有什么区别?
福建省体育局举办的比赛是省级级别。
福建省体育局:
根据中央办公厅、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人民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厅字〔2009〕23号)和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关于福建省人民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闽委〔2009〕27号),设立福建省体育局,为福建省人民直属机构,正厅级。
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体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起草并组织实施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全省区域性体育发展;负责推动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全省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体制改革。
(三)统筹规划全省群众体育发展,负责推行全民健身,监督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动国民体质监测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指导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负责公共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
(四)统筹规划全省竞技体育发展和体育运动项目设置与重点布局;指导协调体育训练,负责全省运动队伍的建设和体育人才的培养,协调运动员社会保障工作;组织协调重大体育竞赛。组织、协调、监督体育运动中的反工作。
(五)统筹规划全省青少年体育发展,指导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
(六)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促进体育市场发展;规范体育服务管理,推动体育标准化建设;负责体育**的发行管理。
(七)指导、管理全省体育外事有关工作,组织开展国际间及与港澳台的体育交流与合作。
(八)指导、组织体育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体育领域重大科技研究和成果推广;指导体育教育工作。
(九)承办省委、省交办的其他事项。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学院下设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运动训练 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竞技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专项运动理论和技能,具有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能从事专项运动训练与教学以及运动训练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运动心理学、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学、训练课组织与实施、 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专项体能、技战术训练;组织教学训练方法;竞赛组织与裁判)
师资力量:系现有专任教师76名,其中教授9名,国家级教练员1名;副教授30名,讲师33名,助教4名。拥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2名;拥有国际级裁判11人,国家级裁判19人。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交费标准: 5000 元 / 年,住宿费 1200 元 / 年
武术学院、
一、武术套路专业方向
二、武术技击专业方向
三、传统养生与民间体育专业方向
体育人文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人文学院成立于2007年,由原新闻系、体育社会学系合并而成。现设有新闻系、外语系、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和实验中心。新闻系设有新闻教研室,广电教研室;外语系设有公共外语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设有体育理论教研室、上海市体育人文重点学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实验中心包括大型体育活动现场主持模拟教学实验室、视觉设计实验室、电视节目编辑实验室、演播室、摄影实验室、英语情景教学实验室、语音室等11个实验室。
体育人文学院设新闻学(体育新闻方向)和英国语言文学(体育英语方向)两个本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点、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授予点、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研究生授予点。现有教职工6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7人,在校本科生近700人,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100人。
运动科学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由我国著名的运动解剖学家张汇兰教授在五十年代初创立。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己发展成为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学科特色明显,实验条件先进,研究水平突出,成果显著,在国内同领域中领先,在国际上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学科。运动人体科学学科18年在体育界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1980年在体育界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又被评为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学科,199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5年又获得应用心理学、运动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学科,2009年被上海市教委批准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
运动科学学院成立于2002年12月, 由原体育保健康复系和原基础部下属部分教研室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组建而成。目前下设五个教研室:运动医学教研室、运动解剖学与生物力学教研室、运动生理学教研室、运动生物化学与营养学教研室、应用心理学教研室;一个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中心包含:运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运动心理学研究中心、运动技能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学院现有教职工55人,教辅人员7人, 学科教师中有教授15名,副教授24名,讲师6名。 2009年,“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获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荣誉称号,科学研究对教学工作的促进得到充分体现并获得了社会的承认。
运动科学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共有本科学生429人。 二个硕士专业: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现有硕士研究生102人,二个博士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工程,现有博士研究生47人。设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前后有5名博士后科研人员在本院工作。
运动科学系除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外,还承担全院体育生物科学课程教学任务。
运动科学学院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上海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确立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满足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1992年开始在全院各专业中选拔学生试办体育管理班,1995年面向全国招收体育管理专业本科生。2001年体育管理专业更名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经营管理方向),2003年增设市场营销(体育市场营销方向)本科专业,2005年开始招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体育信息管理方向)本科专业。多年来,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中设立竞技体育管理、体育产业经营管理2个专业方向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05年在体育学一级学科中增列《体育赛事运作》硕士点。
经济管理学院下设体育管理科学、体育经济、计算机与统计、信息管理四个教研室,拥有专任教师34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2名;博士7名,硕士15名。目前经济管理学院在校本科生440名,硕士生50余名,博士生7名。近年来,我院教师在科研上取得一系列成果,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究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与组织管理》、《健身业服务功能及标准化》、《长三角地区竞技体育一体化开发》、《职业体育俱乐部利益群体的矛盾与调节机制》;国家体育总局课题《我国体育赛事融资现状与对策》、《我国竞技体育俱乐部公开发行股票的研究》、《长三角地区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十一五”我国体育产业规划》等;获得7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出版了20多本专著,如《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概论》、《体育产业经营理论与实务》、《体育公共关系》、《体育经纪人实务》、《体育广告策略》、《公关语言艺术》、《企业策划思路与个案》、《职业体育俱乐部运行机制》等。为了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与上海汽车摩托车运动协会、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国际赛车研究中心》;与上海市体育**管理中心共建了《上海体育**研究中心》,并成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的挂靠单位,为我国体育管理与体育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以及我国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的改革趋势,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外部环境。经济管理学院正借助上海体育学院的社会影响,以“体育赛事运作”为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参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活动,与体育行政机构,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社会团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培养出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人才,使经济管理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等方面跃上新台阶。
体育休闲系
体育休闲系简介
体育休闲系成立于2007年7月,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承担社会体育专业、舞蹈编导专业(体育舞蹈方向)和休闲体育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工作。2009年招收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的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5人,2010年起招收休闲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体育休闲系以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积极参与和引领全民健身需要、创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推广了健身花样跳绳等一批有特色的项目,并先后在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佳绩。2009年获各级科研立项共2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19篇,完成学术著作与教材2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43次。
继续教育学院
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第一家创办体育类成人高等教育的院校,原称成人教育部,2006年5月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继续教育学院办学思想端正,教学管理规范,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实际应用能力,体育院校成人教育评估历来居全国前列。曾为各省市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本、专科毕业生。国家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奥运会女子十米气冠军杜丽的教练员王跃舫、原国家女足优秀运动员水庆霞、国家足球队教练高洪波、原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奥运举重冠军石智勇等都是我院函授毕业生。
继续教育学院是上海体育学院下属的二级学院,下设招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教育培训等4个岗位。
目前,我院学历教育设有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两个专业均有高起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学习形式都用函授的方式,学制均为3年。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属于社会招生,考生须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统一入学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7、8月间,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0月份;运动训练专业属于国家体育总局单独招生考试,符合条件的考生须参加全国成人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单独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一般亦为7、8月间,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1月份。
继续教育学院在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主要承担岗位培训和部分短期培训任务。目前常设的主要培训班有亚足联/中国足协C级和B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羽毛球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武术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以及部分省(市)体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等。
同时,继续教育学院依托上海体育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充足的现代化场馆,不定期的开设各类体育技能培训班,对广大青少年和体育爱好者、社区全民健身骨干进行非学历体育专业技能培训。
1所附属竞技体校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一所全日制体育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目前,主要开设田径、击剑、摔跤、柔道、拳击、跆拳道、武术、橄榄球等运动项目。
多年来,学校坚持“亦读亦训”办学方针;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办学模式,不仅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教育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医科保障、硬件及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展。而且还培养出一批文化基础强、理论素养好、竞技水平高的竞技体育人才。自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起,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先后有7名运动员(9人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其中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盛泽田在25届、26届、27届奥运会上,连夺三届奥运会铜牌,改写了中国摔跤项目在奥运会上无奖牌的历史;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焦华锋勇夺古典式摔跤55公斤级金牌;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高淑英在2000年到2007年间八破亚洲纪录,2006年获得世界杯田径比赛铜牌、多哈亚运会冠军,被誉为亚洲女子撑竿跳高第一人;举重运动员李艳霞(82.5kg级)、周美红(70kg级)、万妮(83kg级)分别于1988年、1994年、1996年获得世界举重锦标赛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击剑运动员谭丽于2003年和2004年两次获得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女子重剑冠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拳击运动员邹市明获得48kg级金牌、盛江获得古典式摔跤60kg级第五名;女子拳击运动员张琴、武术世界冠军陈蓓、尤邦孟、石旭飞、刘、赵光勇、段韩松、孙会、吴钞来、韦剑等运动员,也在各类国际、国内比赛中屡创佳绩。
在新形势下,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将继续发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学校精神,加强科学训练、科学管理,为我国的“奥运争光”作出了不懈努力。
哪位有《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文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是深圳市工作部门。设立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简称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挂深圳市文物局牌子),为市工作部门。
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文化体育艺术、广播电视、文物和旅游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拟订文化、体育、旅游业的行业发展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二)负责文化体育艺术、广播电视、文物和旅游的行业管理;协调指导文化产业发展。(三)承担对全市重大文化活动以及从事文化经营项目和演艺活动的机构的监管责任;依照权限承担对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共视听载体播放的视听节目以及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机构的监管责任。(四)承担文物管理、文物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五)负责推进全民健身,组织指导监督体育竞赛工作。(六)承担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和服务质量的监管责任,组织指导旅游宣传推广工作,负责旅游安全综合协调工作。(七)监督检查、指导协调文化、体育、旅游市场的行政执法工作。(八)组织开展文化、体育、旅游行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九)承办市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1.办公室。承担本局文电、会务、机要、档案、信息、新闻、保密、信访、督办、接待、政务公开、重要文稿起草和发展规划拟订等工作;统筹落实本系统安全生产责任制。
2.机关党委(人事处)。承担党务、纪检、监察、机构编制、人事、社会保险、工青妇、生育、离退休人员服务等工作;统筹规划、组织指导优秀文体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退役运动员安置政策并组织实施;组织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3.政策法规处(审批综合处)。负责政策与法制综合调研;拟订有关政策、法规草案;统筹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我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及与此相关的事项管理、标准化建设、流程创新与优化、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受理面向社会的行政审批事项及相关政策咨询;依法开展有关审批并指导监督各区有关审批工作;承担文化市场统计工作;负责行政复议、诉讼、听证、普法宣传等法律事务。
4.财务处。编制部门预算、专项资金使用及财务决算;核拨和监管支持文体旅游事业发展资金;负责财务、审计和文体事业统计;监管行政事业性资产;拟订市文体设施建设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参与市投资的文体设施基建的有关前期工作。
5.艺术处。拟订全市艺术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动全市品牌艺术活动建设;指导全市艺术创作、生产、教育、评奖、研究以及直属艺术单位事业建设;指导全市美术馆业务建设,指导、扶持文艺表演团体。
6.公共文化处。拟订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措施和发展规划,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推动全市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建设;指导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事业建设与行业管理。
7.文化产业发展处。拟订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配合推进相关重大项目建设;指导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会同统计部门做好相关产业统计工作。承担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组委会的日常工作。
8.广播电视处。承担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工作;指导、监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组织实施监听监看;依照权限监管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共视听载体播放的视听节目;监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和放映活动。
9.群众体育处推行全民健身,健全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组织指导国民体质测定、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监管健身气功活动;组织非奥运项目训练、赛事和活动。承担体育总会日常工作。
10.竞技体育处。承担竞体项目布局、业余训练、学校体育及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和管理;组织运动队的备战和参赛工作;组织管理市级以上重大体育竞赛和反、体育科教工作。
11.体育产业发展处。拟订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配合推进相关重大项目建设;指导体育产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指导、协调市场化运作的体育赛事;会同统计部门做好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指导和监督市属文体场馆运营及日常维护。
12.旅游推广促进处。组织旅游普查;拟订旅游形象宣传;促进旅游投资和项目开发;指导开拓海内外旅游市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协调重大旅游节庆盛事活动;组织开展游客咨询服务工作。
13.旅游行业管理处。拟订和组织实施旅游业服务规范与监管标准;监督管理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市场秩序;承担旅游安全综合协调、旅游应急救援工作;指导旅游业统计和信息化建设;指导、扶持旅游协会工作。
14.对外文化交流处(港澳台文化事务处)。依法指导和管理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文物和旅游业的对外(港澳台)交流工作;组织实施重大对外(港澳台)交流与合作项目;办理涉外(港澳台)文化体育活动的审核报批;承担本系统外事工作。
15.执法监督处(深圳市文体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总
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是行政单位。
法律依据: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保护,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功能,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
本条例所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是指负责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维护,为公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社会公共文化体育机构。
第三条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开展文明、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从事危害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四条 国家有地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予以扶持。
第五条 各级人民举办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维修、管理资金,应当列入本级人民基本建设投资和财政预算。
第六条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举办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国家鼓励通过自愿捐赠等方式建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社会基金,并鼓励依法向人民、社会公益性机构或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理单位捐赠财产。捐赠人可以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
国家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
文化体育局做什么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但总体规模依然不大、活力不强,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市场监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
发挥市场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倡导健康生活。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品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推动形成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
创造发展条件。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
注重统筹协调。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良性互动作用,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和业态全面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实现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层次更加多样,供给充足。
——产业环境明显优化。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产业基础更加坚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二、主要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转变职能。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有关部门要积极为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提供服务。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
推进职业体育改革。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完善职业体育的政策制度体系,扩大职业体育社会参与,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改进职业联赛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
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鼓励场馆运营管理实体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增强大型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实现最佳运营效益。
(二)培育多元主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优化场馆等配置,提升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吸引力。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体育用品、体育服务、场馆建筑等行业发展。打造体育贸易展示平台,办好体育用品、体育文化、体育旅游等博览会。
引导体育企业做强做精。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支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提升服务贸易规模和水平。扶持体育培训、策划、咨询、经纪、营销等企业发展。鼓励大型健身俱乐部跨区域连锁经营,鼓励大型体育赛事充分进行市场开发,鼓励大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挖掘品牌价值。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
(三)改善产业布局和结构。
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壮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独特的自然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体育产业。
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抓好潜力产业。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制定冰雪运动规划,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一批冰雪运动场地,促进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
(四)促进融合发展。
积极拓展业态。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等相关业态的发展。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
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鼓励交互融通。支持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信息、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鼓励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运动健身指导技术装备、运动功能饮料、营养保健食品药品等研发制造营销。在有条件的地方制定专项规划,引导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船艇码头等设施。
(五)丰富市场供给。
完善体育设施。各级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盘活存量,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发展健身休闲项目。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以竞赛表演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体育赛事。推动专业赛事发展,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在各地区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引导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际精品赛事。
(六)营造健身氛围。
鼓励日常健身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培育体育爱好,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使用率。
加强体育文化宣传。各级各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体育消费观念、养成体育消费习惯。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推广体育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政策措施
(一)大力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等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支持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推广和运用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设立由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贴息和奖励。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
(二)完善健身消费政策。
各级要将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要加大投入,安排投资支持体育设施建设。要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鼓励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引导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服务。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购买运动伤害类保险。进一步研究鼓励群众健身消费的优惠政策。
(三)完善税费价格政策。
充分考虑体育产业特点,将体育服务、用品制造等内容及其支撑技术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体育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符合税法规定的可在税前扣除。落实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创意和设计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企业从事文化体育业按3%的税率计征营业税。鼓励企业捐赠体育服装、器材装备,支持贫困和农村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对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向体育事业的捐赠,按照相关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可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按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执行。
(四)完善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
各地要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凡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群众体育设施。鼓励基层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营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营性体育设施项目,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可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
(五)完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立体育产业专业,重点培养体育经营管理、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专业人才。鼓励多方投入,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支持退役运动员接受再就业培训。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体育产业研究智库。完善、用人单位和社会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人才奖励体系,对创意设计、自主研发、经营管理等人才进行奖励和资助。加强创业孵化,研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政策。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鼓励街道、社区聘用体育专业人才从事群众健身指导工作。
(六)完善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和创新驱动政策。
通过冠名、合作、赞助、广告、特许经营等形式,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提升无形资产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体育品牌建设,推动体育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体育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推进相关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健全体育产业领域科研平台体系,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支持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牵头承担各类科技(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完善体育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七)优化市场环境。
研究建立体育产业,创新市场运行机制,推进赛事举办权、赛事转播权、运动员转会权、无形资产开发等具备交易条件的公平、公正、公开流转。按市场原则确立体育赛事转播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多方参与主体共同发展。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除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外的其他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各电视台可直接购买或转让。加强安保服务管理,完善体育赛事和活动安保服务标准,积极推进安保服务社会化,进一步促进公平竞争,降低赛事和活动成本。
四、组织实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
各地要将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发展改革、体育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分析体育产业发展情况和问题,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体育产业发展相关任务要求。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项目和区域,建立联系点机制,跟踪产业发展情况,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
(二)加强行业管理。
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加快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清理和废除不符合改革要求的法规和制度。完善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和统计制度。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发布体育产业研究报告。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我国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加强体育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实体育产业工作力量。加强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的诚信建设,加强赛风赛纪建设。
(三)加强督查落实。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本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及时向院报告。
院
2014年10月2日
华体集团是国企还是央企
文化体育局是管理体育文化的国家单位,主要组织各种赛事比赛和场地管理等,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管理文化与体育相关的事务,具体的情况可以参考下面的内容。
1、文化体育局的主要的文化工作:
(1)贯彻党和国家以及省、市关于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草拟全区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工作的政策并监督执行;
(2)研究拟订全区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协调全区文化发展工作;
(3)管理全区艺术事业,指导艺术创作、研究与生产;扶持教育具有代表性、规范性、实验性的文化艺术品种,促进各门类艺术的发展;指导、组织精品剧目的创作、排演工作;承担全区性重大文化艺术活动;
(4)负责全区新闻出版工作,贯彻上级出版物市场的“扫黄”、“打非”政策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5)负责管理音像和电子出版物市场,依法查处非法出版活动和非法出版物;
(6)研究拟定全区文化产业政策,指导、协调全区文化产业发展;
(7)研究拟定全区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指导并实施文化设施建设工作;
(8)归口管理全区文化市场,贯彻院《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等文化市场管理政策和办法并监督执行;指导并实施文化市场稽查工作,整治违反国家和省、市文化市场管理条例的行为;
(9)管理全区文化事业,指导、协调、规范全区性重大社会文化活动;指导各类社会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10)管理全区图书事业,研究拟定全区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图书文献、信息的建设、开发、利用与销售,推进公共图书馆标准化、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11)按市要求标准,负责全区文化场所审核批准及年检工作;
(12)承办区交办的其他事项。
2、文化体育局的主要的体育工作:
(1)依据国家《体育法》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拟定本区体育发展战略,编制体育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区域性体育发展;
(2)贯彻国家《全民健身纲要》,推行全民健身,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3)有的举办和联合举办全区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和运动会;
(4)统筹规划竞技体育的发展及全区体育优秀运动队的设置与布局;指导体育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指导本地区优秀运动队的训练和体育学校的教学和改革;积极向上级运动队输送优秀竞技体育人才;
(5)承办区交办的其他事项。
us和usa有什么区别?
华体集团是国企。
华体集团全称是华体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法人代表是顾灏宁,地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4号72号楼4层,设有体育金融、体育赛事、体育科技、体育场馆运营、物业及实物性资产管理、体育旅游、体育孵化业务等八大业务板块,旗下拥有20多家子分公司和参股企业,还有两家挂牌上市企业,专注于体育产业,业务已经覆盖到体育设施建设全产业链,围绕股东工作要求,聚焦试点目标和功能定位,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为导向,服务总局战略,遵循市场规律,着力打造市场化运营、专业化管理国有资本运营平台。
华体集团业务板块
一、体育金融业务
这是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依托深厚行业背景,整合与吸收了系统优秀,专注于提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等资本增值服务,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大力培育体育领域新兴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体育科技业务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产业核心作用,建立体育科技产品营销推广平台,协同集团其他业务发展,不断加深体育与科技融合。
三、体育场馆运营业务
在体育场馆运营服务领域,基于场馆+赛事以及数据赋能全面整合场馆+的综合运营能力和产业优势,以打造和运营城市体育综合体为核心,为及体育主管部门盘活体育资产和价值提升,为推动体育产业升级提供创新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
四、体育设施建设业务
是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立足于体育本体,拓展了体育+教育、体育+文化等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市场。
五、体育赛事业务
先后承办了世界排球联赛、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等多项知名赛事。
六、体育旅游业务
体育旅游业务是集团整合与吸收系统内行业优势,强势打造的体育+旅游服务集群,构建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桥梁与纽带。
七、物业及实物型资产管理业务
拥有标准化、优秀化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可以面向住宅和写字楼等大型建筑物,提供一体化的物业管理和服务。
八、体育孵化业务
通过对新技术、新模式的研究,着重在体育设施环保新材料的研发与推广、体育培训等方面开展新业务孵化,与原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拓宽在体育产业的业务领域。
总结
华体集团秉持着追求卓越、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足体育、发展本体的发展主线,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综合竞争力的国内卓越体育产业企业,成为体育产业领域的第一品牌和体育产业领先者。
通常情况下,这两者的意思是完全互通的,也就是说,当你跟一个美国人聊天时,这2个词混用并不会导致对方不能理解或者误解你的意思。但是实际上,在相对正式和严肃的场合,这2个词的有着一定程度习惯上的区别。
1.US是United States的缩写,直接翻译为“合众国”。世界上有两个合众国:美利坚合众国和墨西哥合众国,但是一般情况下,“合众国”这个词特指美利坚合众国,在文章中要写作the United States或者the US/the U.S.,注意要加the表示特指。严格意义上,United States(US)才是对美国最符合传统最为正式的称呼。包括联合国在内的所有国际机构的美国代表席位,均使用这个称呼。在正式的官方场合,国家机构需要提到美利坚合众国时,一般均使用United States,缩写为US。
2.USA才是最标准的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全称的缩写,但有意思的是,它的应用度远没有US广泛。USA使用最多的地方就是在体育赛事上。包括国际奥委会在内的几乎所有国际体育赛事管理机构有严格规定,国家简写必须使用ISO标准。就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在电视上显示参赛选手国家的国旗下方相对应的国际三位拉丁字母代码。
比如:美国(USA)
中国(CHN)
这些三位码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严格制定的,任何国家和组织都不得随意更改。所以,无论是美国国家足球队、篮球队等团体项目的运动员还是个人项目的运动员,其运动服上印有的字样全部都是“USA”。美国的观众无论在现场还是电视机前观看体育赛事时,激动了,要为祖国加油,会齐声高喊“U~S~A~”,类似“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