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BA酿合作危机,15亿美元刚买的独家版权,腾讯体育是否会打水漂呢?
2.请教大家,中超的每场比赛的版权是谁的
BAT之所以重注体育产业,最大动力在于它们有电商基因,电商平台竞争激烈的今天,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潜在的流量池。体育产业的最大特点是头部稀缺且不可替代,头部赛事对于门户网站获客引流作用明显。打造出一个贯穿赛事运营、版权、媒体、商业 开发、票务等环节的全新产业生态,衍生诸多产品和服务。
含着金钥匙入局,BAT也有自己的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BAT有着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商业逻辑,但也面临版权、用户、人才三大痛点。正所谓“得版权者得天下”,体育赛事版权之争早已呈现白热化态势。目前,BAT中只有腾讯独家拿下了NBA五年数字媒体的版权,拥有大量版权,才能真正服务于更大基数的用户,创造更多的用户入口,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体育IP为什么如此值钱?因为体育赛事IP是整个体育产业链的基础。如果不能形成一个品牌化的平台,体育运动仅仅是一种健身方式而称不上产业。正是由于体育赛事IP的稀缺性,目前一年转播收入仅8000万元左右的中超联赛才能卖出80亿的价码,体育IP的商业价值先于观赏价值获得认同。据投资人事称,目前除了中超之外很多赛事版权的价格都往上抬了10-20倍。
每一个产业的最初雏形都是场,体育也不例外,以这个行业的人员稀缺性来看,快速占据有利位置是重中之重。正是因为不愁下家,先拿下,再琢磨变现,已成行业共识。中超之后,国内另一大赛事CBA注定会成为下一个角逐对象。
NBA酿合作危机,15亿美元刚买的独家版权,腾讯体育是否会打水漂呢?
<p>?一个平台,如果没有某项比赛的内容,答案其实很简单:没有买。(当然也有一些平台进行盗播侵权,但这种违法行为是我们要坚决打击和抵制的)</p><p>?赛事本身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或高或低。一项赛事在经过拍摄或录制后,便形成了赛事节目,赛事的所有者拥有这些赛事节目的版权。他们会以一定的价格对外进行售卖,有时直接卖给转播商,或是卖给版权中间商。</p><p>?举例而言,中超公司是中超联赛的赛事拥有者,也对中超赛事的版权拥有所有权,而著名的“80亿”就是体奥动力从中超公司获取“2016-2020年中超电视公共信号制作及版权合作伙伴”权益的价格。</p><p>?而后,体奥动力将中超新媒体版权售卖给乐视体育,那么乐视体育就有对于中超比赛的播放权利,同样的,其他平台例如新浪、腾讯等等因为没有购买中超赛事版权,也就无权对比赛进行播放。</p><p>?另外,当一项赛事是由若干场比赛组成的时候,赛事版权往往可以是全场次版权,也可以是部分场次版权。所以当一个播放平台宣传其获得一项赛事的版权时,其有可能能够播放全部的比赛,也可能只拥有部分场次的版权。</p><p>?例如,新英体育拥有英超每赛季所有380场比赛的版权(其中部分需要用户付费收看),而PPTV只拥有每赛季250场免费场次的版权;乐视体育拥有的是中超所有场次的新媒体版权,而央视则拥有在每周六晚固定时段直播一场中超赛事的权利和额外直播挑选20场比赛的权利。</p>
请教大家,中超的每场比赛的版权是谁的
斯特恩用了30年打开中国市场,肖华和莫雷用了3天就给关上了。一则“莫雷关上了斯特恩敲开的大门”的微博热搜总结了由NBA火箭队经理莫雷发表不当言论引发的系列风波。
最为直接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国内观众看不到NBA赛事转播。
央视体育宣布暂停NBA赛事转播,紧跟其后,刚重金砸下15亿美元签下独家合作协议的腾讯体育,也宣布,暂停NBA季前赛(中国赛)的转播安排。
腾讯体育还在转发NBA赛事进行宣传,发布暂停NBA转播的声明,短短数小时,急转直下。
关于赛事版权播放,NBA的确自带故事。前任总裁大卫·斯特恩为能在中国播放NBA录像,在央视传达室等待近一小时。如今回顾,令人唏嘘。
对于腾讯体育来说,15亿美元的天文数字,则将其推向风口浪尖。
能否止损?
针对腾讯体育与NBA合约细节,以及暂停后会员退费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求证腾讯方面相关负责人,其表示一切以声明为主,并未有更多回应。
针对双方合作协议是否存在解约条款,腾讯15亿美元版权费是否可以及时止损,以及此时暂停赛事转播双方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等问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旻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具体要看合同约定,是否存在相关解除条件。”
有法律人士在社交媒体上则公开表示,任何大型商业关系合同都不可能把“不当言论”当作不可抗力写进解约条件中,基于合同条款来说,腾讯如果不能给出正当理由,强行解约又不想支付赔偿金的话就得走诉讼程序解决。而法院判决往往受各种因素影响,结果无法控制。
从文字措辞来看,不论是央视体育还是腾讯体育,口径都是“暂停NBA季前赛(中国赛)目前的转播安排”,未有最终定论。
NBA总裁亚当·肖华表示仍会按原前往上海出席湖人队的季前赛,并希望中国球迷和赞助商看在过去30年的联络和感情上,能多多理解他们的立场。
NBA总裁亚当·肖华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体育行业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美国是NBA最大市场,中国处于第二大市场,NBA的境况是顾此失彼。
腾讯体育虽然没有对NBA赛事进行转播,但仍以图文直播以及新闻推送的形式呈现季前赛赛况。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腾讯体育的确是此次中受影响较大的内容平台。
“腾讯体育确定签下版权的时候,其他内容平台基本就放弃了围绕NBA产出了。包括一些篮球评论员,也很难在腾讯体育之外的平台发布相关的自媒体信息。”上述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在篮球赛事方面,腾讯体育此前经过激烈争夺,几乎系数收揽。
除NBA未来5年版权外,腾讯体育旗下拥有2017-2025年的国际篮联旗下所有赛事版权,即在此期间所有世界杯、洲际杯、奥运落选赛与青年锦标赛版权。
事实上,腾讯强敌并不少。
与腾讯竞争NBA版权前,优酷曾于2018年底重金拿下CBA未来两个赛季转播权,以7年10亿元取得CUBA转播权。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副蔡崇信,同时也是NBA布鲁克利篮网队与WNBA纽约自由人队和巴克莱中心球馆的老板,以及NBA中国董事会成员。
此前,在争夺篮球赛事版权方面,阿里可谓虎视眈眈。
据相关媒体报道称,阿里曾拿出与腾讯不相上下的诚意和报价,甚至双方“老大”刘炽平和蔡崇信都投入相当大的精力。
此次后,蔡崇信也第一时间发布了公开信
不过,最终NBA版权还是花落腾讯。
2019年7月29日,腾讯体育宣布将继续作为NBA中国数字媒体独家官方合作伙伴,签署为期5年的独家合作协议。此次合约金额预计5年15亿美元,差不多是上一周期的三倍。
彼时,官宣该消息后,马化腾也在第一时间转发并评论道,“在纷乱的体育数字媒体领域,眼见外部一波激进的投资无疾而终,或成为不可持续的负担。能绕开一个个坑,扎扎实实地做实做强的团队很少。又一个五年了,团队给力。”腾讯对NBA独家合作的重视可见一斑。
NBA版权是腾讯体育的护城河
据《福布斯》的统计,截至2018年2月,NBA中国的市场价值超过了40亿美元(286亿人民币),平均每支球队中国市场的价值超过1.33亿美元(9.5亿人民币)。
据前言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中国市场排名前十的体育联赛分别是:NBA、英超、、世界杯、奥运会、西甲、意甲、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和FIBA篮球世界杯。
其中,NBA是中国市场最受欢迎的体育联赛,同时报告显示,33%的中国球迷愿意为NBA付费。
不得不说拿下NBA版权,并围绕NBA展开的篮球赛事活动,已经成为腾讯区别其他的护城河,是腾讯体育战略布局关键一环。
腾讯体育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所有地区的NBA用户增速在20%以上,其中17个地区的用户增速超过30%。2018-2019赛季,共计4.9亿人次,该数字是2014-2015赛季的近3倍。
据《2018腾讯体育NBA年度大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腾讯体育为球迷带来NBA直播场次达1491场,其中,免费场次达418场,占比28%,这就意味着收费场次占比达72%。
据相关媒体报道,腾讯体育整体年收入15亿元之内,其中NBA营收占10亿元左右。从各项数据中可以窥探出,NBA为腾讯带来可观的用户流量和收入来源。
具体到腾讯体育NBA的版权变现,主要模式为广告、会员、直播打赏、周边电商等。
NBA会员收入逐渐成为其主要的营收来源之一,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也不断攀升。
此前,腾讯体育运营总经理赵国臣在接受懒熊体育访时对外透露称,腾讯体育的NBA项目在2016年拿下4个赛季的NBA League
Pass版权后,版权成本有递增,但2016赛季、2017赛季都在毛利上基本达到了盈亏持平。
其中,第一个赛季会员收入占比超过10%,第二个赛季为20%左右。
据悉,腾讯体育会员分两种,一种是普通会员,收费标准为一个月30元、三个月72元、一年264元;一种是高级会员,收费标准为一个月90元、三个月198元、六个月540元,一年720元。
早些时候,由于停播火箭队比赛,腾讯体育曾发起过一波退款方案:之后开通火箭队特权包的,且未更改球队包选择的用户,可等额退款腾讯体育会员开通费用。
腾讯体育全面暂停所有NBA赛事转播,后续是否有其他退款安排,时代周报记者对此访腾讯相关负责人,对方未做任何回应。
有部分网友在微博声援并倡议称,愿意帮助腾讯止损,充值腾讯其他会员项目。舆论环境看,也许暂未有大批量腾讯体育会员退费。
除最直接的会员退费损失外,据此前腾讯发布的合作声明显示,与NBA的最新合作,腾讯除通过与旗下腾讯网、腾讯体育、新闻、、QQ微信等数字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赛事直播、点播、短等服务以外,还将在多领域开展创新广告产品和服务。
看来,相关的广告产品及服务,以及围绕NBA赛事展开的其他业务,短时间内或许也将难以展开。
体奥动力80亿“天价”购买中超版权底气何来?
2015年10月29日 09:48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体奥动力和中超签约
“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9月底,80亿元拿下中超联赛5年媒体版权后,体奥动力(北京)体育传播有限公司(下称“体奥动力”)至今没有举办庆功会,执行董事李义东只是给公司股东“黎叔”黎瑞刚发去了上面这首歌——罗大佑17年发表的《闪亮的日子》。
“重新出发首先是要站在未来看今天。”10月28日,中超联赛版权签约后,李义东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曲终人散后,体奥动力团队面临的则是加班。作为内容提供商,如何提高制作水平及转播质量、优化媒体覆盖、丰富版权产品等都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其目标是让中超联赛成为世界一流联赛。
从3亿到80亿
两个月前,李义东发给“黎叔”的另一首歌是《上海滩》,因为面对中国足球、中超联赛,这位老球迷当时的心情可谓“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喜,因为中国职业足球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即便1992年启动改革的背景是一种被“抛弃”的悲凉,但1994年开始的职业化还是造就了中国职业足球的辉煌十年。
1994年到2004年,投资一家中国足球俱乐部一年的金额,从100万元被迅速“炒”到了2000万元,甚至更高;俱乐部平均年广告收益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长到了约3000万元;中国足协则从曾经的清水衙门变得炙手可热。
李义东1994年发起创立的体奥动力(前身为华奥星空)在甲A时代就是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合作伙伴,配得上“合作时间最长伙伴”的称号。
“我今天站在这里不容易,很。”说到这里,李义东很感慨,毕竟与他打过交道的5位足协专职副、6位中超公司总经理中的一部分,在2009年的反腐风暴中相继身陷囹圄。
那一年,所有人都在问,中国足球该走向何方?
于是,2009年开始,相关部门对于足球产业链条进行了多次调研;2014年10月20日,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足球产业成为被寄予厚望的改革“焦点”;今年院办公厅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方案包括11个部分、50条改革措施,无论是各大俱乐部负责人呼吁多年的“足球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造血功能”还是“体制改革”都有所涉及。
投资者则最关注足球改革中的两点:“管办分离”和转播权。触及中国足球“灵魂深处”的前者在今年8月已有动作。改变中国足球盈利模式的后者在今年5月也有试水,即中国足协通过公开招标将国足未来4年电视转播、新媒体版权等四项权益销售给一家民营公司,当然故事的主角是体奥动力。
9月,中国足协销售“中超联赛”5年媒体版权的消息一出就引发业界关注,毕竟,作为“中国体育版权市场上的明珠”,谁拥有中超联赛版权,也就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不傻,所以竞争很激烈。到最后冲击阶段,8家企业中只剩3家,包括体奥动力、中视体育等。”一名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一家首轮被淘汰的知名企业负责人透露,版权价格最初起价在3亿元左右,被淘汰是因为相关资质不符合足协要求,“大家都不差钱,主要还是资质的问题。”
本报记者了解到,参与竞标的几家企业背后,不仅有轮流坐过榜首位置的几位中国首富的背影,也有的获得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这样强大基金支撑的,更有实力雄厚的国有传媒老大。
投标冲刺阶段,有一家企业将竞标最高价叫到了43亿元,这对李义东也造成了很大压力,最终他做出了“一杆清台”的决定——80亿!没有给投标对手们留下第二轮回手的机会,虽然另一家企业的底牌叫到60亿元。
中超转播权平均半场仅卖7万元
李义东表示:“其实我们有一个很显性的参考系统,80亿5年,按照14亿的人口来算就是人均1.1元。英超的转播权价格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80亿元,英国总共6400万人口,折算下来大概人均280多元。这是我们联赛的经济水平、管理水平、转播水平、传播水平等各方面的差距造成的,这说明中超联赛未来会有极大的上升空间,这正是我们敢于投出80亿的基础。”
由于涨幅太大,虽然李义东的这种横向比法理论上没问题,但不少体育界人士在情感上却很难接受。
2012年,中超的转播权以730万元出售;2014年,这个价格涨到了8000万;2016年,这个数字就到16亿元,也就是说,从2012~2016年的这4年之内,中超单赛季的转播费用大约涨了218倍。
“谁都会被吓到,但这个数字可以理解,因为中超联赛的转播权价值过去一直被低估。”著名足球评论员颜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访时表示。
一般来说,在国际知名赛事的收入组成中,转播权收入占到一半以上。如英超2016~2019年三个赛季的本土转播权销售总价达到51.36亿英镑,这一数字比上一轮电视转播费用增长了70%,这也是足球界目前金额最大的一个转播合同。
虽然中超与英超差距较大,但并不意味着中超的转播权不值钱。
一些公开信息显示,中超联赛的收视率经常会达到0.3、0.4、0.5,甚至到过0.6。收视率达到0.6意味着会有几千万人同时收看比赛直播。2013年数据显示,当时中超联赛就有2.79亿的全年收视人次,这个数据在亚洲可以排在第一位;德甲联赛超0.15都很难,有球迷换算一下,中超的收视率稳定在德甲的2到4倍。
不过,中超转播权的销售收入很“低廉”。有圈内人士估算过,转播权收入仅占中超总收入的9%,平均“一集”(半场比赛45分钟)卖7万元,而曾获得中超转播权的平台则获得巨额收益。某赛季,中超联赛电视转播权销售额仅730万元,但通过直播中超,该平台单是获得的广告收入就有近9000万元,网友戏称,这比抢钱都牛,因为净赚1000%以上。
“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今天也不予置评,但这次中超联赛招标是让转播权回到一个正常的轨道上来。”中国足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访时表示。
“一杆清台”底气何来
理想状态下的足球市场化至少包括三点:一是中超俱乐部自身的良性循环发展——投资者是一如既往追求企业品牌传播价值还是出于对足球本身的热爱;二是中超联赛本身体制机制改革——管办分离如何落地,体育相关人才如何培养;三是青少年的培训机制。
中国足协副张剑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中超联赛在《足球改革方案》推动中国足球事业稳步发展的进程中稳步前行,中超联赛将进一步完善中超联赛各项建设,用最短的时间将“中超品牌”引入新的发展轨道。
也只有基于中超联赛各项改革建设与完善,中超联赛的转播权价值才能发挥到最大。如此,圈内人士认为,80亿的“天价”转播权在某种层面是倒逼中超联赛整体改革要扎扎实实落地。
当然,体奥动力最终胜出,不仅是因为给出了80亿的价格,更为重要的是其在版权分销、转播信号制作和传播等方面,有着对手们难以企及的优势。
体奥动力是目前国内从事足球赛事制作经验最丰富的公司,迄今为止累计制作场次超过3500场;体奥动力还是目前国内赛事版权分销体量最大的公司,与中央电视台、地方卫视及近20家地方电视台有超过十年以上的稳定合作关系。
传统电视媒体短期内要实现大幅增长并不容易,可互联网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则有着更大的想象空间。而体奥动力与主要的互联网公司也有着常年的合作关系,这也是80亿“天价”能收回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义东表示:“和英超相比,我们的经营水准、联赛包装程度还相当落后,但只要在各个不同方面循序渐进地提升,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潜力举世无双。前两年10亿版权,我们会要支付额外的学习和改进成本,这一切,都会是后三年成功的基础。”
体奥动力总经理赵军表示,下赛季开始,中超联赛全部240场比赛都将执行全新的制作标准,每一轮的焦点比赛都将配备超高速摄像机、字幕系统、数据系统、飞猫等特种设备,而中超联赛制作中心则生产基于中超联赛的各类节目,通过不同平台进行版权的销售。
“或许,再过一两年,你们再看今天的80亿,就不会觉得惊诧。”李义东说。